欢迎访问bat中文官方网站!

培养工作

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培养工作

2016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2016-06-01

 

 

根据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哲学社会学学院组织了2016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

 

 

 

531日上午,2016届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在学院会议室举行。学院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焦国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侠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卫建国教授作为校外评委,由焦国成教授但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参加答辩委员会的校内导师还有张汉静教授、薛勇民教授,焦秀萍老师为答辩组秘书。拟于今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韩敏虎、马春雷两位同学参加了答辩。

 

61日上午,2015届外国哲学与逻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在学院会议室举行。学院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李侠教授、浙江大学李恒威教授作为校外评委,李侠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参加答辩委员会的校内导师还有魏屹东教授、孙岩教授、毕富生教授,郭建萍老师为答辩组秘书。拟于今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管云波、刘鹏和周振华三位同学参加了答辩。

 

 

 

韩敏虎,男,2011年入学,伦理学专业,导师为张汉静教授。答辩题目为《“二人台”艺术的伦理文化与伦理意蕴研究》。论文运用伦理人类学方法,梳理总结了“二人台”艺术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发展,从社会伦理、家庭伦理与伦理冲突三个维度对其中的伦理元素进行了整合与挖掘,系统地总结出“二人台”这一艺术形式蕴涵的伦理意义,提出 “二人台”艺术的伦理研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论文研究视角独特,选题具有独创性,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论文是在长期深入思考与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资料翔实、引用得当、研究规范、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是一篇较好的博士学位论文。

 

马春雷,男,2012年入学,伦理学专业,导师为张汉静教授。答辩论文题目为《约翰·L·麦基元伦理学思想研究》,论文通过对约翰·L·麦基相关原著及文献的研读,较为系统和深入地阐述了麦基的元伦理学思想,从论文的整体论述中可以看到,麦基通过对客观道德价值的拒斥与对道德的心理学分析,形成了其对道德价值本质的合理性论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了麦基元伦理思想对于伦理学本身与伦理学实践的双重意义,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和学术价值。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论文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论点明确,论证充分,写作规范,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博士学位论文。

 

 

管云波,女,2011年入学,外国哲学专业,导师为魏屹东教授,答辩论文题目为《知识表征的研究——从个体认知到社会呈现》。论文在分析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传统的纵向方面和横向方面剖析了标准的知识表征的研究进路及其面临的困境,进而对传统知识表征研究进路进行修正和拓展,提出知识表征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并尝试论证其合理性。论文在选题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论文论述逻辑严谨、论证充分,写作规范,是一篇良好的博士论文。

 

 

刘鹏,男,2008年入学,逻辑学专业,导师为毕富生教授,答辩论文题目为《逻辑的信息转向及其哲学意蕴》。论文在掌握大量外文原始文献基础上,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展开论述,提出了一些有新意的观点:逻辑的信息转向、信息真等。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与研究价值。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论述逻辑严谨、论证充分,写作规范,是一篇良好的博士论文。

 

 

 

周振华,男,2012年入学,外国哲学专业,导师为魏屹东教授,答辩论文题目为《思维的认知哲学研究》。论文在对大量古今中外文献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思维”进行认知维度的层级划分,提出了“隐喻思维”、“情感思维”和“机器思维”三种类型,认为隐喻思维是具身认知在思维中的显现,情感是思维的最直接动力,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层级划分,通过层级划分来澄清当前对人工智能一些过分的误解,并对可能产生的伦理与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从认知哲学角度梳理了以往哲学和科学中不同类型的思维观,体现了思维研究从哲学思辨到科学实验的转变过程。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论文论述逻辑严谨、论证充分,写作规范,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Copyright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正版平台|安全有保障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88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粤ICP备16015348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