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11
7月7日,弗朗索瓦·德·桑格利教授应邀莅临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下午,桑格利教授在学校第四会议室作了主题为“欧洲12世纪—21世纪的身份认同问题”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哲学社会学学院副院长王姝彦教授主持,学院教师和学生聆听了报告。
弗朗索瓦·德·桑格利教授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现为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索邦人文和社会科学院特级教授,同时任法国新的家庭、儿童和老年人事务最高委员会成员,并且兼任佛罗伦萨欧洲大学、日内瓦大学、圣彼得堡法俄学院和莫斯科法俄学院、萨拉托夫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德·桑格利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家庭及夫妻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学等领域,出版了《双重自我》、《在巴黎的家庭时光》、《分手的经历》、《怎样帮助孩子成为自己?》、《个体社会学》、《家庭不公正》等22部专著或合著,以及《新的社会学教科书》、《今天的个人:社会学辨论和哲学对位》、《成年儿童:身份的平等?》等13部编著或合著,在国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在报告中,弗朗索瓦·德·桑格利教授从《蒙田随笔》出发,分析了欧洲文学作品中的双重自我——自身身份和法定身份,认为自身身份与法定身份之间存在区别。进而以对立中的欧洲爱情与婚姻为例,对圈层中的自我进行了空间式的检视,认为婚姻是两个外在法定身份的结合,爱情是两个内在个体身份的结合;以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为例,提出可以通过剥离外壳摆脱监禁、解放来获得自身身份的自我。最后将双重自我理论与乔治·米德的主我、客我、欧文·戈夫曼的自我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自身身份的自我进行了拓扑式的回归分析。
报告结束后,弗朗索瓦·德·桑格利教授和与会师生进行了积极地交流与互动,并就师生感兴趣话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弗朗索瓦·德·桑格利教授报告内容生动丰富,极具启发性,讨论热烈,给聆听报告的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