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bat中文官方网站!

观点争鸣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争鸣

中国伦理学研究的时代使命(学科走向)

发布时间:2019-09-04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8082016

  

曾建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伦理学研究快速发展,在理论上对一些重大基础性问题进行了新探索、提出了新主张,在实践上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有关问题均有所回应和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伦理学研究肩负新的使命,要有更多新气象新作为。

  

在重大问题上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正确发声

  

伦理学研究不是脱离现实的抽象思辨,而应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紧跟时代步伐。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面临更复杂的问题、更尖锐的矛盾,社会利益格局、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更迅速、更广泛、更深刻地变化和调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则性问题都需要伦理学积极发声,作出准确阐释。

  

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则性问题面前,伦理学研究要有效回应,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正确发声。敢于发声,就是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为党和人民利益、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立言;善于发声,就是要善于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美好生活需要;正确发声,就是要在伦理学研究层面准确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其合理性合法性,在政治立场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为此,要善于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世界道德文化的丰富养分,研究好伦理学的本质、价值、功能等基本问题。

  

立足当今社会生活实践进行开创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当今时代涌现出许多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形成许多新的社会关系模式,一些新的社会生活实践领域随之出现,如虚拟网络、人工智能等。这些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关系模式和社会生活实践领域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开创新空间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

  

中国伦理学研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点研究政治与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等的关系问题,研究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研究阐释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器官移植、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的伦理问题。如果这些新生事物引发的新问题长期得不到伦理学阐释,就会对社会生活造成影响。因此,伦理学研究应及时关注新兴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模式,积极介入新的社会生活实践领域,认真研究这些新生活方式、新关系模式的性质和特征,准确把握新的社会生活实践领域中矛盾和问题的焦点。在此基础上,以全新的思路、方法、工具、手段和话语,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伦理学规范与引领,从而使之成为建设美好生活的推动力量。

  

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研究方法和手段要与一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相适应。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研究方法和手段随之作出调整。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社会生活。现实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伦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随之不断创新。目前,一些伦理学研究成果之所以难以有效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难以在社会生活的新领域、新问题面前强力发声,难以有效规范和引导现实社会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研究方法和手段过于陈旧落后、抽象单一。一些伦理学研究者不善于借助新技术、不擅长实证调查、不善用数据分析、不善于交叉集成,而是醉心于主观臆测、抽象思辨,用闭门造车的方式搞研究。这样的研究方式不可能有效应对开放多元、变动不居和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生活。时代要求我们加快伦理学研究方法创新,主动学习、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在新的研究领域大胆尝试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并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快推动伦理学研究范式创新。

  

推动话语体系创新发展

  

概念、话语及其体系蕴含着独特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目前,中国伦理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伦理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仍滞后于快速发展变化的现实社会生活。这既阻碍伦理学研究的深入,也抑制伦理学研究作用的发挥。

  

中国伦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要积极推动话语体系创新。要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形成能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当代价值观念的话语表达体系;采取易于理解和接受、感染力强的传播方式,通过高质量的影视传播、书籍出版、文艺演出、体育竞技等形式实现文以载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等以恰当的方式和载体生动表达出来;积极主办、承办影响力大的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参与国际哲学、伦理学研究的话语体系建设,掌握更多话语主动权。当前,创新中国伦理学研究话语体系,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力: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植根于中国传统话语,借鉴国外伦理学研究的优秀话语表达方式,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伦理学研究话语体系。二是走出书斋,走向社会生活广阔天地,从人民群众生动鲜活的实践中发现、捕捉、吸纳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和生活气息的话语,探索具有人民性、生活性的话语表达方式。唯有如此,伦理学研究才能贴近生活、贴近人民,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为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辅助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

Copyright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正版平台|安全有保障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88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粤ICP备16015348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

XML 地图